位于王家壩街的一座小姐樓(又名閨樓),是成都主城區最后的小姐樓,也是原四川都督尹昌衡的官邸,有150多年歷史。而據傳聞,這座小姐樓曾是尹昌衡當年藏嬌的閨閣。
質量上佳
幾次地震,房屋不掉片瓦
宅子的門前走廊,現在被隔斷成為一處賣豬肉的攤位。進門后的廂房,現用作了針灸按摩院。針灸按摩院的蘇蘋在這里生活了30多年。
對于這座宅子的歷史,蘇蘋如數家珍:“現在這棟樓叫東樓,又叫小姐樓,六角樓,一共兩層,樓下是樓堂,樓上是小姐的閨房。小姐樓旁邊有一個堂屋,堂屋兩邊是廂房,小姐樓這邊是東廂,對面是西廂。東邊住女兒,西邊住兒子。外面寬的這棟樓叫騎樓,騎樓有窗戶,打開窗戶小姐坐在樓上可以觀看樓下的風景。”蘇蘋透露。“這個房子質量相當不錯,幾次地震,連瓦都沒有掉一匹!但是因為歷史比較久了,難免會有損壞。”蘇蘋透露。
尹昌衡到重慶任職時,這座房子移交給政府代管。“代管后他的家人也沒有回到成都?,F在他的家人都在海外,一直沒有精力管理這個房子,只是時不時會回到成都來看看老房子。”蘇蘋表示。蘇蘋口中的尹昌衡家人,就是指世界華人書法聯盟副主席、尹昌衡的孫子尹俊龍和兄弟尹俊驊。“尹俊龍回來過很多次,現在60多歲。最近一次是2012年10月份,現在在澳大利亞。”
后人回來主要是回來看看老房子的保護、使用情況。“設香案祭拜一下祖宗,畢竟這個老房子對于尹家子孫來說是根,一種牽掛。”蘇蘋印象中,尹俊龍還曾向四川省檔案館捐贈了尹昌衡的著作和書信。
裝飾精致
小姐樓的樣式難見雷同 為了更好地解讀這座小姐樓,聯系上中國著名鄉土(古民居)建筑專家季富政,他表示這是成都主城區最后的一所小姐樓。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青年女子受到諸多約束。衣食住行上均有成文與不成文的苛嚴要求與訓誡。
”民居中把少女活動限制在一定空間范圍的建筑中,這就是小姐樓的緣起。這一來就使得小姐連同起所在的樓,與社會自然有了一種距離。”季富政解釋。小姐樓又稱閨樓、繡花樓,“傳統民居中原則上是不能冒犯中軸線的。又因其謂樓,故平房少見,多見于住宅的四角。畢竟安置的是千金小姐,小姐樓不僅高朗,且裝飾優于其他。門窗、欄桿、花罩一并精心布置,多有雕刻,華麗者尚有套間,流光溢彩,瀝金粉色。”季富政說。而小姐樓的樣式更是難見雷同者:歇山、廡殿、攢尖、懸山均有。“成都民居中小姐樓數量不是太多,但形式十分別致。”對于王家壩街這一所小姐樓,季富政表示多年前曾去探訪過。“這是尹昌衡在成都的故居之一,1993年調研成都民居時,因為有一個漂亮別致的小姐樓而被發現,當時還不曉得這就是尹昌衡的故居。”季富政表示。
軼聞故事
都督曾在小姐樓“藏嬌”?
王家壩街的小姐樓跟傳統的小姐樓還不太一致,“它一切都在破壞傳統規范。但卻給人以宅主屬于文化不高膽氣高人一等的感覺。所以可以推測宅主的經濟實力是當時的‘大款’。”季富政表示,建造這座宅子在新舊文化激烈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思想碰撞也在建筑中得以反映。
這座小姐樓因為格式精致乖巧、頗有風致,歷史上也出現不少關于小姐樓的趣事艷聞。“六角寶塔式的小姐樓一直有個傳聞,是尹昌衡當年藏嬌的閨閣,幾位年輕漂亮的女人先后住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姐樓的建筑做得太精致,太富優越感,為世俗所不容。”季富政說。
■人物點擊
尹昌衡(1884-1953年) 原名昌儀,字碩權,號太昭,四川彭縣(今彭州市)人。1902年入四川武備學堂,畢業后保送赴日本留學。1909年畢業回國,1910年返川,任督練公所軍事編譯科長,保路風潮期間升任四川陸軍小學督辦。1911年11月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任軍事部長。“成都兵變”后被推為四川都督。曾率軍入康藏平叛,后被袁世凱調入京中,逮罪下獄。1916年袁世凱死后出獄,從此閑居,著有《止園文集》等。1953年于重慶病故。
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