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疆塔里木和準噶爾兩大盆地的人們近年來受益于沼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推廣,逐漸放下斧頭、停止砍伐荒漠植被,關停燃燒煤炭的鍋爐,綠洲應有的青翠和藍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盆地周邊。
生活在塔里木和準噶爾盆地的農牧民世代依靠砍伐胡楊、紅柳等荒漠植被取暖做飯。由于過度砍伐,進入21世紀前,新疆南部一些綠洲邊緣的原始胡楊林和灌木幾乎蕩然無存。
這一情形自新疆大規模推廣使用沼氣和天然氣后得以改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處處長努爾穆罕默德·祖農介紹,目前,在天山南北的農區,已有75萬戶農牧民用上了以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受益農牧民近350萬人。
為讓廣大農牧民用得起沼氣,從2011年開始,國家每年給新疆使用沼氣的農牧民家庭每戶補助由從前的1500元提高到2000元,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南疆三地州,這一標準從2500元升至3000元,有力推動了沼氣工程的推廣。
目前,中央和新疆累計投入近15億元用于實施農村沼氣建設項目和鞏固退耕還林農村能源建設項目,全區累計完成聯戶沼氣與養殖小區沼氣工程460個、大中型沼氣工程71處、省柴節煤灶2.4萬戶及太陽灶2.1萬戶。
天然氣也成為改變新疆農牧民燃料結構的“利器”。2013年投運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通過長達2400多公里的管網,將綠洲上的400多萬群眾帶入“氣化時代”。目前,這條地下“氣龍”累計供氣量已逾10億立方米。據負責這項工程建設和運營方的塔里木油田方面測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供應的天然氣可替代120余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
如今,在沼氣和天然氣推廣到的新疆農區,“煙熏火燎、戶戶冒煙”的用能方式已經罕見,曾一度衰退的胡楊、紅柳重煥生機,成為綠洲邊緣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
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