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公司公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海下城市藍圖:一個16公里深、從海面一直鉆入海底的龐大研究和居住場所。這個被稱作“海洋螺旋”的項目預計將耗資260億美元,需耗時5年完工。如果真能完工,它將讓人們對深海中現代亞特蘭蒂斯的幻想成為現實。
被媒體稱作俄羅斯版“亞特蘭蒂斯”的小鎮,在80年后因為干旱再見天日。
外媒稱,這是下一個新領域:就在科學家讓探測器在深空的一顆彗星上登陸后不久,日本一家建筑公司宣布向另一個方向進發。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1月21日報道,清水公司公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海下城市藍圖:一個16公里深、從海面一直鉆入海底的龐大研究和居住場所。這個被稱作“海洋螺旋”的項目預計將耗資260億美元,需耗時5年完工,不過研究所需的技術仍處于初始階段。如果真能完工,它將讓人們對深海中現代亞特蘭蒂斯的幻想成為現實。
該項目獲得了大量研究公司和日本政府機構的支持。位于該建筑底部的一個研究站將研究從海底挖掘能源的方式。一條高達15公里的螺旋形構造將從那里盤旋而上,通往一個直徑約460米的巨大球體,球體中設有酒店、公寓和商業區,可容納5000人。
清水公司的發言人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這只是我們公司的一份藍圖,目前我們正致力于研發能讓我們修建水下生活空間的技術。”該建筑各部分之間的海水溫差能幫助發電。
日本建筑公司以稀奇古怪的設想聞名。清水公司的競爭對手大林公司已宣布計劃建造近9.7萬公里長的太空“電梯”,定于2050年完工。清水公司已公布了建造漂浮都市以及環繞月球的太陽能環的計劃。
“海洋螺旋”藍圖的面世恰逢越來越多的政府、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為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傷腦筋。
東京大學城市研究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迪默認為,此類計劃不應讓強大的私營公司獨占。他告訴《衛報》記者:“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有這些東西了,當時,作為泡沫經濟達到頂點時開發熱的一部分,同樣也是這些公司提議建設地下城市以及1000米高的塔。”
迪默說:“許多富于創造力的智者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建設適應性更強的社區,這是好事。但我希望我們不要忘了考慮城市更開放、更民主的未來,在這樣的城市中,公民不只是一家公司烏托邦幻想中的旅客,還可以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