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諸多方面先行先試地區的巨大受益者,蘇州人自是對這位偉人有著濃得化不開的特殊情結。
從早年漂洋過海追求真理,到回國投身革命戎馬倥傯,再到為新中國的全面建設、改革開放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鄧小平的一生可謂上下而求索。1983年,他不顧年事已高的蘇州之行,也是為他的小康構想,為他始終不移的富國強民理想而印證探求。
為了實踐鄧小平的偉大構想,蘇州人在改革開放的快速路上孜孜以求,創新不止。也正是蘇州人的這種不懈探索之心,蘇州社會發展實現三次歷史性跨越: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總體小康,從總體小康到在全國版圖上率先展示一幅美妙的全面小康社會畫卷。
東太湖之濱有個湖橋村,不斷探索富民強村路子,分別組建了物業股份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社和生態農業股份合作社。幾年后,三個合作社又共同出資組建了集團公司,真正走向市場化運作,突破了農村股份制的瓶頸。這個曾經的一窮二白村,今年集體總資產將突破8億元,村級總收入可突破8000萬元,農民戶均股紅分配可達15600元左右(包括其它各種福利)。
從借力“星期天工程師”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接受國際產業轉移和浦東開發輻射的“開發區經濟”,再到推進經濟國際化戰略并大力策動民營經濟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規模經濟而形成的“三足鼎立”,又到如今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勁驅引,同樣是蘇州人上下求索的一個浩蕩過程,這也是蘇州改革開放能換來一個個碩果的原動力。
可以說,今天,這種求索精神已滲入蘇州人的骨子。在他們看來,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里闖下去,不坐享其成,不躺溫床茍安,是對偉人最好的感恩、最好的紀念。蔣義興就是這樣一個思考并行動的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東風乍起的時候,他就想做生意讓自家富起來,無奈沒有資金,只好幫人做“伙計”。漸漸地,悟出了一點行業的門道,手頭也有了一點積蓄,再舉了些債務,三十出頭的他毅然自立門戶開了家生產電動車的實業公司。剛開始,企業只是租人家的廠房,生產也是以組裝為主,但憑著自己的闖勁和鉆勁,公司很快實現自主生產,進而部分實行OEM生產。這家企業就是“蘇州和平實業”。如今,“和平”電動車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有相當的知名度。
蔣義興說,最近電視里關于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片段最讓他感奮,87歲年紀的人,使命感、責任感仍那么強烈,而且思想仍那么敏銳超前,伲有啥理由吃現成的呢?哪怕是五六十歲的人又有啥理由一定要吃現成的呢?不滿足現狀的他還跨界經營,進軍了與電動車完全不關聯的連鎖餐飲業。
在蘇州,鄧小平堅定了指引中國人民奔“小康社會”的偉大構想,蘇州人也用豐富而創造性的實踐為此作了漂亮詮釋。“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胸懷天下的鄧小平矢志富國強民,他睿智而務實地提出了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今天,在與這些構想、戰略緊密相連的“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蘇州人依然奮發有為,創新致遠。
歷史,正深情地凝視著這一片土地……
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