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9月20日,古都西安喜傳捷報,由毛赫男、樊攀和李秉坤組成的安徽建筑大學代表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取得重大突破,首獲一等獎。此前該校代表隊參賽四次先后獲得三次三等獎。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九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是土木工程學科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最高水平學科性競賽,由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各高校輪流承辦,由通過住建部土木工程專業評估的高校組隊參加。今年新增全國八大區、各省結構設計比賽冠軍參賽。本次比賽共吸引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的101所高校代表隊參加,水平之高、規模之大均屬歷屆之最。
競賽以“三重檐攢尖頂仿古樓閣模型制作與測試”為賽題,結合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背景,要求參賽隊利用新型竹制材料制作三層樓閣仿古建筑。建筑風格較前幾屆大賽有明顯不同,在結構創新的基礎上增強了文化底蘊,可謂特色鮮明、獨樹一幟。同時,比賽引入模擬地震作用的測試條件,在古建筑抗震防護方面具有極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工程教育指導意義。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學院代表隊在崔建華、郝英奇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暑期的精心準備,根據競賽通知書的要求,選擇模型結構形式,設計、制作模型,反復優化設計,不斷改進、創新,為后期比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比賽于9月18日正式開始,所有參賽隊伍根據給定的材料在18小時內完成模型制作,并對最終完成模型進行稱重。模型重量是衡量評估比賽結果的重要參考數據,在保證承重能力(加載不會破壞)的前提下,質量輕的模型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并計入最終成績。安徽建筑大學代表隊的模型實稱重量70.4克,在稱重環節上遙遙領先絕大多數高校代表隊。
經過專家評審、選手現場答辯,比賽最后環節是對固定在模擬地震震動臺上并粘貼配重(靜載)的模型,依次進行第一、二、三級地震波的加載。隨著加載級數的增加,模型的晃動會越來越劇烈,一些模型因最終不能承受而破壞,一些模型雖能承受但是產生了巨大的形變。“桿件粗重,不見得就能保證結構的受力和穩定;反而是結構體系合理,即使桿件輕盈,依然會屹立不倒。”——參賽隊員毛赫男同學深有感觸。最終,安徽建筑大學代表隊的模型憑借輕盈、合理的結構體系、穩定的結構受力性能經受住了重重考驗,收獲一等獎。
近年來,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學院在落實人才培養目標時,一方面嚴抓學風建設,積極促成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本科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組隊參加結構設計競賽、周培源力學競賽、地質技能大賽等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本次競賽一等獎不但是該校代表隊在此項賽事中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安徽省高校在此項賽事中獲得的唯一最高獎項。這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繼去年周培源力學競賽(團體賽)從全國400多所高校中突圍、首次進入全國30強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正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前行,逐漸提高了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在全國的知名度、認可度。
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