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破千億中海地產緊追萬科業績飆升大房企撒錢買地———
從2010年開始,萬科就將年銷售額這一衡量房企實力的門檻提高到了千億大關。經過了兩年的獨孤求敗,如今,在2012年已接近尾聲之際,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接近萬科,沖擊千億大關。
上個月,萬科公布的銷售數據中顯示,前10個月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金額1100.2億元。而緊隨萬科之后的保利地產以及中海地產也已與千億的銷售額相距不遠。其中,追趕者姿態的中海地產更是率先突破千億元,前10個月實現累計房地產銷售額1006.8億元港幣,同比增長28.9%,不但完成了原本的銷售任務,甚至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年中的拔高后的銷售目標。這也意味著,中海地產集團成為了繼萬科之后,年內第二個破千億大關的房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海的千億版圖中,北京市場再次扮演著至為重要的角色,據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份,北京中海地產有限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100.5億元人民幣,再次突破百億元。
“千億榜”不再孤單多家房企加勁兒打榜
與2010年首次沖入千億時的形單影只相比,今年的萬科一定會感受到同行們的壓力。
中海、保利、恒大、綠地這幾家企業都有在最后兩個月沖入千億的可能,其中,中海前10個月已經實現了銷售額1006.8億港幣,與保利一起構成了對萬科老大地位的“威脅”。
事實上,今年中海的銷售可以用突飛猛進形容,在9月份完成銷售額919億港元后,前三個季度中海就超過了年初制定的800億港元的目標,而后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再次超過了拔高后千億港元的目標。
據了解,從財務的指標來看,中海地產依然受益于其較高的利潤率,上半年該公司毛利率高達48.38%,超過了萬科26.5%的毛利率。
此外,保利和綠地也正高歌猛進,向著千億俱樂部挺進。保利地產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保利地產實現簽約面積為74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49%;實現簽約金額為833.29億元,同比增長32.91%。而綠地集團,僅前三個季度,就實現預售金額為720.35億元、預銷售面積為811.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2.7%和44.3%,如果年底前繼續保持這樣的銷售速度,綠地集團全年預銷售金額也將超過1000億元。
同樣不可小視的還有憑借足球廣為人知的恒大地產,前10月合計銷售為728.3億元,已完成全年800億元目標的91%,年底加把勁,仍有邁入千億俱樂部的可能。
北京中海連續兩年破百億
在房企沖擊千億的努力中,像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成了各家比拼的最重要戰場。像今年中海的千億版圖中,北京公司就占了重要的分量。
從記者拿到的數據顯示,北京中海在擴張中,堪稱完成了一次出色的“三級跳”。從2010年,銷售60億元,助力中海地產在京銷售規模首次邁入業界前三甲開始;到2011年,銷售100.18億元,與萬科、首開等一并成為京城房企第一集團;再到2012年,梅開二度再破百億關口。連續三年的高歌猛進,不但讓北京中海成為北京地產界公認的龍頭房企之一,也將中海地產在北京市場的影響力,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北京中海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近3年來,隨著行業調控不斷深入,市場形勢變化無常,北京多數房企選擇了“以價換量”來保障銷售業績,但北京中海更多地依托“全面提升房地產綜合開發能力,有效提高項目投資回報水平”的管理理念,從項目管理、成本控制到工程質量上穩扎穩打,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與客戶需求,相應做出具針對性的調整策略,最終實現了規模有序擴張、效益穩中有升的“雙贏”佳績。
土地市場成豪門的盛宴
正是由于住宅市場的火爆銷售,直接帶動了土地市場的活躍,整個2012年土地市場走出了一個前低后高的局面,如果說今年初房企還在糾結要不要拿地的話,那么到了第二、三季度,甚至當下,在一片暖冬聲中,大型開發商“歲末搶地”現象再現。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1-11月萬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標桿企業共獲取223宗地塊,土地出讓金達1095億元,與去年全年相比增加18.6%。
此外,由于一二線城市成交回暖,各家房企補充一二線土地庫存的積極性提升。以保利地產為例,11月以來公司共斬獲17宗土地,拿地金額總計215.17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共拿下12宗土地,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占總支出的比重超過七成。萬科11月拿下上海市虹橋商務核心區一期03號地塊南塊,支付地價7.4億元,超過其在三四線城市的支出之和。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地塊仍然是各家開發商爭奪的重點。
業內人士認為,年底地方政府還會大量推地,但當前地塊成交基本依靠大型開發企業支撐,業績逆勢走紅的大型房企在資金方面更加充足,而小房企則受高地價和自身實力所限,與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漸行漸遠,也使得如今的土地買賣更像是一場豪門間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