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年的土地市場如此富有戲劇性——年初冷清、半程發力、年底“搶地”。回眸2012年土地市場,從年初的持續低迷到年底的交易熱潮,土地市場劃出了一條逐漸上升的曲線。進入年底,土地市場打響歲末“攻堅戰”,這給人們帶來了些許期許。
回暖的一個信號
2012年春節過后,全國不少城市紛紛迎來首次土地拍賣。但從拍賣結果來看,底價成交占據了大多數,低溢價率狀況沒有得到改觀。面對沒有絲毫放松的政策壓力和仍舊不明朗的市場前景,開發企業低成本拿地的態度并未改變。當時業界對整體土地市場的趨勢預測為——“不容樂觀”。
這種低調的開局讓“冷清”成為了2012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的基調。
以北京為例,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北京共計成交72宗土地,建設用地面積29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7%;土地出讓金收入為145億元,同比下降56%。其中,2012年上半年北京僅成交8宗住宅用地,建設用地面積5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5%。
在調控之下,北京土地市場已宣告觸底。同樣的場景也在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上演,土地市場陷入僵局。
這種低迷的狀態直到5、6月份才有了轉機。彼時,樓市以價換量取得成效,業內對后市的預期也開始逐漸升溫。可是,土地市場直到7月份才徹底反彈。當時,全國多個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場幾乎同時升溫。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在7月份10個重點城市的住宅用地溢價率排行中,北京、上海、天津分別以35%、29%、20%位列前三名。
這次的逆勢反彈不容小覷,它成為了土地市場回暖的一個信號。進入下半年,雖然國土部門不時發出“繼續調控不放松”的信號,但事實證明,全國土地市場在波動中穩步回升,并順利迎來了土地市場的“金九銀十”。
記者發現,在全國土地市場由冷清轉為升溫的過程中,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成為了熱點。今年下半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有地王出現。與此同時,一些二三線城市在政策上也進行了微調,例如杭州土地新政提到“溢價率49%封頂”。
湖北房地產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殷躍建認為,調控施行兩年多來逐漸進入常態化,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必須遵循的規則,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也適應了這種規則。
11月5日,國土資源部發文稱,正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房地產供地,同時也在積極醞釀新的政策,對年底不能完成供地計劃的地方政府將進行懲處。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地方政府迫于土地財政壓力,年底集中供地高峰必將到來。事實上,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大規模土地出讓及推介活動已宣告,土地市場的年底供應高峰正在到來。
“如果用溫度形容的話,土地市場年初是二三十度的低溫,現在大概能達到四五十度吧,像2009年、2010年那時,可以說是100度。現在與當時高溫時期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
北京辦公室裝修辦公室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