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限購令,把不少非京籍人群擋在了購房門檻外。那么,持有本地戶籍購房者的比例到底能達到多少呢?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通過統計新房成交結構發現,去年限購令執行以來,各月京籍個人購房幾乎都在八成以上。雖然這一數據證明了調控政策的效果,但一些業內人士擔憂,未來北京市場上后續購房需求可能將逐步衰減。
由于中國的戶籍制度短期內無法改變,而北京戶籍門檻相對較高,受此牽制,北京戶籍人口每年增速有限;而在限購政策下,非京籍人群因為種種限制,很難成為市場主流。以7月為例,擁有北京戶籍個人購房占總人數的81%,而通過提供5年以上社保納稅證明、或工作居住證得到購房資格的外地個人僅占16%,這一比例和限購以來各月購房結構大致相當。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隨著市場上剛需人群規模的越來越少,如果調控政策依然無法惠及改善性購房需求的話,后續有資格的人群將會嚴重匱乏,年底市場交易量很有可能將再度陷入新低谷。
去年限購之后,有精明的開發商趁機推出打政策“擦邊球”的商改住項目,吸引那些無法提供戶籍或5年連續社保證明的外地籍購房者。但胡景暉分析,隨著各類稅費的嚴格征收和“住宅禁商”的執行收緊,此類需求可能將逐步邊緣化。他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出臺引導合理的改善需求正確釋放的政策,以確保房地產行業不拖整體經濟增長的后退。